小鱼在家是一款让家人之间方便见面的音视频通讯硬件,同时也是一个家庭智能陪伴机器人,它希望改善的是人与家庭之间的传统通讯方式,从而缓和当代社会中普遍的代际沟通问题。 一. 家人沟通障碍 在中国,目前代际沟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两代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造成的。 在改革开放、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几代人一起住的大家族逐渐分裂为三口之家和空巢家庭。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生育率时期出生的大量人口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这些孩子成年后,离开家乡,去往教育条件、工作机会更好的城市生活、定居、组建家庭。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2010年达到2.2亿人,而其中19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达到1.18亿,占全部流动人口的53.64%。 大多数离家较远的年轻人由于假期少、工作忙,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这也造成了中国独特的“春运”高峰。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离家人有多远,一般人都要尽量在除夕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春运”被称作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类大迁徙。
在一年当中的其他时间,老人跟孩子之间只能借助工具沟通。老年人心理逐渐发生变化,虽然期盼子女在外事业有成,但也因儿女、孙辈不在身边,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等情绪所笼罩。
随着科技的发展,沟通工具从电话变为电脑、智能手机,年轻人使用社交网络展现自己的生活状态,与朋友们语音、视频聊天,但很多人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却只停留在电话。 微信,目前中国用户量最多的即时通讯应用,根据其2015年第一季度末的数据,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而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却只有0.4%。老年人的视力、听力以及控制运动神经的能力日益降低,他们记不住电脑、智能手机的操作方法,遇见困难往往不能解决。而大部分老年人受教育水平低,没学过拼音,无法输入文字,老年人使用互联网面临种种困难。
小鱼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创造一种简单的沟通工具,便于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完整的小鱼产品由小鱼端与手机端应用两部分构成。异地的儿女绑定小鱼端之后,头像会出现在小鱼端。家中的老人只需轻触屏幕上的头像,就能立刻建立视频或者语音通讯,使用门槛非常低;而工作在外的年轻人可在忙碌的间隙,使用手机随时随地“回家”,了解家里老人的情况,陪家人聊天。 小鱼在家通过还原面对面沟通的真实感和自然体验,让双方在每一次交流的时候都能产生更多的沟通话题,拉进亲情的距离和对彼此状况的了解,让家庭圈重拾温情,积蓄点滴温暖。 二. 智能陪伴 老年人拥有大量的空余时间,他们对精神生活需求旺盛,但却常常得不到满足。 由于不会使用互联网,他们只能依靠电视、报纸、电台这样的传统媒介获取资讯;老年人对音频需求度很高,他们喜欢在做家务、户外散步时,收听自己喜爱的歌曲、曲艺节目等等,但由于他们不会搜索、下载、管理歌曲,通常更新歌曲时都需要寻求身边朋友的帮助,或等子女再次回家时才能更新歌曲。
广场舞,老年人最流行的文体活动,因为制造噪声而饱受诟病,很多人指责跳广场舞的老人没有社会公德。活动场所有限,健身设施短缺是让广场舞迅速风行,成为老年人锻炼身体主要方式的原因之一,但更近一步来看,也许是因为老年人的心理孤独,老年人去跳舞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同龄人交流,广场舞塑造了一种社交氛围,令他们在这个团体中互相接纳,获得情感支持,更积极的面对日常生活带来的挑战。 如今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在线买票、查询信息,使用各种手机软件,但家中老年人对于所有互联网相关的东西都是出于极其初级的阶段,并且有时候很难适应掌握。
小鱼在家希望成为老年人获取互联网资讯与服务的入口。老年人对科技产品存在畏惧心理,而子女普遍担心上门服务的服务质量,以及家中老人的安全等,子女协助参与、对服务进度与质量的把控会让双方建立安全感,是老年人接受网络生活服务的关键。 少量在老人交互能力范围内的服务小鱼可直接推送给老人 ,如天气状况,内置的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助手,老人和设备通过说话就能完成人机交互实现更多人性化的内容搜索,查询服务等。 子女手机端与小鱼端之间的关系就像是 iPhone 与 Apple Watch,通过这样的生态交互和体验,帮助老年人逐步了解、学会小鱼,从而主动与小鱼互动,方便快捷的接触互联网便利。
老人除了与子女的沟通需求很大之外,老人与隔代孙辈、父母与年幼孩子的沟通和交流需求也很大。 子女的沟通与陪伴会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充实,几代人之间的真切沟通也会让家庭其乐融融,即便异地相隔,空闲时间很少,也不至于让亲情冷漠变味儿。针对家庭最切实的使用场景和普遍需求,目前小鱼在持续的产品迭代中加入远程医疗和健康养护等远程服务内容,将来针对更多的用户需求会加入远程教育等更多的创造性互联网服务,成为家庭中的实用型智能服务终端,为家庭带去更多的惊喜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