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由上海万科产城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以及移动物联网公司共同主办,上海新酝承办的人工智能系统论坛在上海徐汇万科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的的主题是——无人科技,移动助力。
论坛开始,上海移动嘉定分公司副总经理郭丽红作致辞。郭总指出,今天的这个论坛,对在座的各位优秀企业而言,是一个深入了解企业信息化,特别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前沿技术和应用的好机会;同时对中国移动而言,也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助力企业良性发展的好机会,希望本次活动能对大家提供满意的信息化服务。
中国移动致力于成为全球数字化创新的领先运营商,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夯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二、是深化“四轮驱动”融合发展;三、是做好数字经济服务支撑;四、是打造合作共赢产业生态。
在接下来的演讲环节,首先由中国移动的技术经理丁睿演讲。物联网时代来临,面对万亿蓝海,中国移动抢先布局,以“智慧城市”蓝图,总体规划,逐步落实“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安防”、“智慧园区”等各细分领域。 中国移动提供了基于物联网通信模组的“云-管-端”智能通道解决方案,积极推动产业变革。 “管”是物联卡,这是中国移动基于物联网专网,面向物联网用户提供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端”则是通信核心器件,比如物联网模组和硬件产品;“云”即平台,其中OneNET平台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OneNET是由中国移动打造的PaaS物联网开放平台,2014年10月正式上线以来,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16年12月,平台注册用户数为2万多,接入设备数突破700万。在车载设备、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新能源、运动监控等行业领域发展迅速。2017年,OneNET将重点打造产业链合作、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OneNET平台提供海量连接、数据存储、设备管理、应用孵化、信息分发、可触控发、能力输出、数据分析等优质服务。目前,中国移动物联网开发者、接入设备数、创建产品数、创建应用数均呈井喷式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垂直行业集团客户特性,重点在交通物流、节能环保、安防监控、社区、园区、金融、智能家电等领域推广整体解决方案。 丁睿还给我们分享了几个案例:山东省智慧能源公共服务云平台、永奥图胎压监测系统、苏州联点数据温室大棚智能管理平台等。
第二位演讲的是海积信息公司,作为专注于高精度领域核心技术、核心组件及高精度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海积信息的商务总监殷年吉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的发展阶段,从我们现在不得不全靠司机自己的驾驶方式,未来自动驾驶将最终发展到完全由汽车进行控制,在任何交通环境下,驾驶员只需输入目的地,汽车可到达指定位置。而一切皆需导航,万物都有定位。位置信息成为了整个我们在智能交通领域和其他领域里边最核心最基础的支撑和保障。 自动驾驶技术生态包括:1、车载智能平衡;2、信息交互,即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通讯与信息安全;3、基础支持,即高精度定位和高精度地图。其中第3点是海积信息的专注领域。海积灵兔组合导航模组在卫星信号受干扰或不可用情况下,依然能够持续保持载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精度。相对于激光雷达和视觉识别技术,卫星导航的优势在于厘米级卫星定位,可实现路径规划的自动驾驶,较低成本,不受天气影响。另一个解决方案——无人驾培系统是智能科技集成的驾培系统。使用它,人们可以自己培训、轻松学习驾驶技巧。具备自动安全防护(超速、障碍物等危险情况防控)和智能驾驶辅助(视频讲解、实际操作评判指导等)两大优势。
殷年吉提到的信息交互V2X,恰好由接下来的上海博泰的郑洪江高工详细阐述——《ADAS与V2X技术的演进与融合创新》。V2X是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的智能系统。 所谓智能网联汽车,是具备网联功能的智能汽车,以ADAS及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智能化和网联化代表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两种不同路径,智能化将有助于提升其驾驶操控和安全性能,网联化是实现交通管理、信息服务的基础,也为实现汽车智能提供重要支撑。郑洪江还为大家分析了V2X技术标准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发展情况比较。 目前国内整车厂家均在开展辅助驾驶等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研究重心主要是围绕环境感知、行为决策、控制执行软硬件及与整车的匹配设计开发。接下来,郑洪江在交通安全、交通效率和信息服务等几方面对V2X技术需求一一做出分析。 分享的最后部分,郑洪江讲了V2X与其他技术融合发展创新的情况,将多个车载传感器前向的信息融合,可以提高目标识别精度和可靠性;如果加上多方向的信息融合,就能进一步识别目标及运动姿态;如果再加上多车辆的信息融合,多车信息共享的好处就更多了:提高自车定位精度,提高驾驶员危险预判能力,优化行驶决策……
探讨了无人驾驶的相关话题以后,论坛转入关于无人机的分享。上海伯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心怡抛出的是两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无人机和云计算。这二者碰撞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 实际上,无人机一直被称为会飞的机器人,如果仅仅只是一个硬件,那么无人机只能作为工具延展人类可以到达的领域,去采集数据。这样的工具,必须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决策,才能拥有核心价值。当无人机遇到云计算,对外业,无人机智能巡检,可以降低操作难度及风险;对内业,云计算平台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因此,具有云计算能力的无人机不仅能飞,还能决策,在光伏、政府、消防、公安、电力、测绘、建筑、桥梁等垂直行业均有大展身手的应用。 例如,伯镭无人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屋顶勘测系统,将工作效率提高2倍,成本降低50%+,从起飞到上传数据直至生成报告,只需要短短20分钟,问题一目了然。而在桥梁巡检的案例中,无人机会提取特征异常的图片(如裂缝、锈蚀、露筋等),与病害图片数据库进行比对,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并决策,最终对病害图像归类。可以说,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及高速的网络通信让无人机从此有了“大脑”。
最后一位演讲的是来自上海顺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CMO肖震。顺舟智能专注于ZigBee无线通信领域的研发,如今如火如荼的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厂是顺舟智能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这次肖震分享的是《无人工厂的3个驱动力》。 谈到无人工厂,就必须了解其背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这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到来,让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肖震着重从驱动力角度与在座人士共同探讨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 无人工厂的3个驱动力是: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通过机器学习不断改进和改造生产系统,从需求链的角度组织生产。肖震还分享了需求链驱动5步法:1、通过数据开源的方式聚合专业社群;2、通过算法众包的方式交由极客创造;3、通过粉丝用户的试用体验为模型迭代赋能;4、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增加了解用户需求扩大潜在用户群;5、通过商业智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作为新经济专家,肖震列举了许多案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令听众受益匪浅。总而言之,了解客户需求,提高自身供应链能力,就能使企业占据领先,利于不败之地。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可以查看由移动“和商务直播”提供的现场视频:http://dbt.heshangwu.migucloud.com/watch/yWGhCtVUXLY?subscribe=nul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无人科技,移动助力。在智能科技领域,让机器代替人力的现象必将日益普及,而稳定的移动通信传输也是不可或缺,关于这个话题可以探讨的内容还有很多,主办方移动和万科,承办方新酝创服都在积极策划后续活动,期待下一次精彩活动很快呈现。 |